​西江月歌词短句高级精选50条

2024-08-13 21:48 来源:句子网 点击:

西江月歌词短句高级精选50条

风吹过落下来

夕陽彩霞丛徘徊

 西江月歌词短句高级精选50条

哼一声山谷荡

耳畔是谁在等待

裁掉了摇曳枝条的垂柳

湖水不安的褶皱

无言以对更加沉默的秋

好似你的双眸

一本请奏归乡三杯清酒

春耕好时节 醉步田中游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哪得 尘世 功名

逐流 江水茫茫

西江月驰 舟远眺 望

哪得红颜知己

天涯何处述衷肠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哪得 尘世 功名

逐流 江水茫茫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哪得红颜知己

天涯何处诉衷肠

何处传来 筝声不休

唤一起粼粼细浪

谁伫立在 船头之上

迎看着 黄昏斜陽

艄公你慢慢讲

皇帝老儿又不在身旁

一叶扁舟游西江

裁掉了摇曳枝条的垂柳

湖水不安的褶皱

无言以对更加沉默的秋

好似你的双眸

一本请奏归乡三杯清酒

春耕好时节 醉步田中游

西江月驰 舟远眺 望

哪得 尘世 功名

逐流 江水茫茫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哪得红颜知己

天涯何处诉衷肠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哪得 尘世 功名

逐流 江水茫茫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哪得红颜知己

天涯何处诉衷肠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天涯何处述衷肠

西江月 驰舟远眺 望

西江月 何处述衷肠

《西江月》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为大家分享了《西江月》原文,一起来欣赏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曾采取过各种强兵富国措施。他一生坚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因此,曾长期闲居江西农村,熟悉了乡村生活。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似乎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动人场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喧闹,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抒写了夏夜的村野风光的幽美。全词笔调灵活生动,亲切轻快,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古典词作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少有的佳作。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延伸阅读:辛弃疾《西江月》改写作文

那是盛夏一个炎热的夜晚,天空中没有一丝风,连最喜欢热闹的蝉也停止了鸣叫。我在家中闷得慌,想到外面散散心,于是,便踱上了乡村的小路。。天并不很黑,脚下的路隐约可见。走着,走着,四周忽然明亮起来。哦,原来是一轮圆月从远山背后升起来了。月光给路边的景物披上了一层银装。树上的喜鹊被悬在枝头的明月惊起,扑扇着翅膀向远处飞去……走了一段光景,夜渐渐深了。

这时,空中吹来了一阵清凉的风,把天地间的炎热吹得烟消云散。蝉儿也被清风吹醒了,扯着嗓子高歌起来,似乎在唱:“凉爽—知了!舒服—知了!”路边田里稻浪起伏,清风送来一阵阵醉人的稻花香。青蛙也按捺不住激动起来了,“呱呱呱”的叫声在稻田中此呼彼应,争着让清风传递丰年的喜讯……我走着,听着;听着,走着,惬意极了。忽然,天色又变阴暗了。我抬头一看,嗬,老天可真奇怪,说变脸就变脸,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己乌云堆积,月亮没了踪影,仅有七八颗星在云缝里闪闪烁烁,大约不要多久也将被乌云吞没。咦,有水滴落在我脸上。我刚将它们抹去,紧接着又有几颗豆大的雨点打在我脸上。

“阵雨来了,快找个地方避一下!’’我寻思着,这里有什么地方可以避雨?突然记起附近有一家曾经住过的小客栈。可这时怎么看不见了呢?我加快脚步寻找那家客栈,但找不着。就在我循着小路转过溪头时,嘿!那家社林边的小客栈蓦然出现在眼前。我心里一阵喜悦,朝着它大步奔去……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西江月·遣兴》

少年时的我,也曾十分的喜欢辛弃疾,尤其喜欢这首词。当时觉得他就是潇洒:“醉里”都能“贪”欢笑,连“愁”都没“功夫”!谁还能有他潇洒呀?

而今已过不惑的我,却能读出他的无奈,甚至从他的字里行间觉出他的压力以及他减压的误区来——瞧我,似乎也有点职业病了!开开自己的玩笑,何妨!

因酒而醉,本身就是无奈;醉里贪笑,醒时如何呢?难!醒时能笑,也用不着去贪了。没有功夫去发愁,如果不是醉里,那当然不错了!可惜只是借酒消愁,因醉而“无”愁!更难受的是,身醉而心明,那份无处宣泄的愁就变成牢骚了:觉得连古人都一无是处,今人呢?哪敢说呀!压力依然未解。

昨夜松边醉倒,可怜!不是倒在自己的床边,而是荒郊野岭的松边,无人可说的夜里只好问松了!更可怜的是,豪放的老辛兄弟竟然也如此自作多情:以为无情的松树会用情来搀扶!还好,发现不是,终于连推带气将不值得依靠的松搁置一边去了——算是还有点救。

给老辛兄弟的处方:来俺压力管理中心吧!看在你满腔报国之心的份上,还有你的才气,俺就免了你的挂号费了。

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维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辞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辞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辞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